聚优号

医药板块逆势上扬,如何掘金创新药“黄金赛道”

时间:2025-06-26 10:07:00

在经历近半年的上涨后,港股和A股创新药板块于6月中旬迎来短暂回调。对此,业内分析认为,创新药的研发和销售放量是个长期的过程,当研发实力得到越来越多认可之后,创新药或有望进一步迎来厚积薄发。


实际上,今年以来医药板块涨幅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23日,以恒生创新药指数为例,近半年累计上涨达59.51%,显著跑赢同期恒生指数18.09%的涨幅。医药主题基金收益明显,在现有201只具有基金业绩的医药主题基金中,有185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5.1.1-2025.6.23)


中银基金旗下多只中银基金医药主题基金产品表现亮眼。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5年5月末,在同类中排名第一(1/40)。(同类分类为混合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A类),分类来源于银河证券,截至2025.5.31)


中银基金基金经理郑宁表示,在创新药板块,会比较关注行业龙头。考虑到行业龙头的业绩稳健性相对更强,因此在预期回报率偏高时,会考虑优先配置龙头;除非随着股价上涨,龙头企业的预期回报率出现明显下降,此时会不得不牺牲一些胜率,寻找一些二三线的赔率标的。


今年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市场对于后续板块景气度是否能持续保持积极态度。


首先从政策导向看,近段时间以来,创新药利好政策频发,力争通过价格管理、医保支付等机制完善全链条保障体系。在政策加持下,行业或正从“重研发”向“研发与商业化并重”转型,相关企业或将受益。


从板块估值上,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23日,医药生物(申万)指数市盈率(TTM)为33.67倍,处于近十年44.03%的中低位区间。(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6.23)


除了估值表现和政策层面,创新药基本面也比较能“打”。2025年第一季度,医药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120.55亿元,环比增长1.70%,自 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行业营业收入环比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呈现边际改善。(数据来源:中航证券有限公司《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2025.5.12)


不仅如此,“药品出海”或有望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在医药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创新药出海趋势已经非常清晰,创新药也有望带动整个医药板块景气度持续向上,多个细分板块有望迎来拐点。


对于后市机会,郑宁表示,今年以来的集采优化文件对传统药企的当下利润有了一定支撑,可以让传统企业大胆投入创新药研发中。综合考虑到创新药的短中长期基本面强势以及目前风险收益比仍高,看好本轮创新药行情的持续性。





业绩说明:

中银港股通医药A成立于2023年12月29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3年12月29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24年度-11.60%/-11.84%,2025年一季度32.25%/19.35%。


中银港股通医药C成立于2023年12月29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3年12月29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24年度-12.33%/-11.84%,,2025年一季度32.15%/19.35%。


基金经理无在管同类产品,同类指“混合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银河证券。


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成立于2019年11月13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7月1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20年底88.45%/38.53%、2021年度-5.93%/-8.99%、2022年度-12.04% /-17.81%、2023年度-9.35%/-9.51%,2024年度-11.52%/-9.79%,2025年一季度27.82%/0.57%,


中银创新医疗混合C成立于2020年10月30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7月1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20年底5.32%/1.55%、2021年度-6.31%/-8.99%、2022年度-12.39%/-17.81%、2023年度-9.60%/-9.51%,2024年度-11.85%/-9.79%,2025年一季度27.70%/0.57%。


中银医疗保健混合A成立于2018年6月13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10月13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18年底-10.50%/-23.14%、2019年度76.38% /19.85%、2020年度89.84%/31.76%、2021年度-1.94%/-6.67%、2022年度-22.96% /-14.32%、2023年度-0.72%/-7.32%、 2024年度-8.65%/-6.81%、2025年一季度21.44%/0.27%。


中银医疗保健混合C成立于2020年09月07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10月13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20年底2.60%/-0.73%、2021年度-2.32%/-6.67%、2022年度-23.27%/-14.32%、2023年度-1.09%/-7.32%、2024年度-9.02%/-6.81%、2025年一季度21.32% /0.27%。


基金经理无在管同类产品含中银创新医疗混合、中银医疗保健混合,同类指“混合基金-行业偏股型基金-医药医疗健康行业偏股型基金”,银河证券。)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在少数极端市场情况下,基金投资存在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该基金前,需充分了解本基金的产品特性及投资风险,并承担基金投资可能出现的亏损。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并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中银港股通医药属于R4风险等级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C4型及以上的投资者。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中银港股通医药将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将面临需承担汇率风险、境外市场风险以及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

相关推荐
紧盯“麻绳最细处”——坚决打好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③

紧盯“麻绳最细处”——坚决打好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③

□于晴麻绳专挑细处断,朴素的民间谚语道出了汛期出现灾害险情的一大成因——事故不会凭空发生,它总是精准地找到那个最脆弱的“细处”,最终酿成大祸。“细处”在哪里?它可能藏在大坝上不易察觉的缝隙管涌中,它可能是隐患排查时的走马观花,也可能是责任落实时的层层衰减。防汛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微小的疏漏都可能将风

2025-07-23 17:03:00

鸿铭股份股价上涨1.69% 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引关注

鸿铭股份股价上涨1.69% 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引关注

鸿铭股份最新股价为38.01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69%。公司总市值19.00亿元,市盈率为117.80。该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为智能包装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全自动包装生产线、智能包装机械等,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7月17日公司公告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此前

2025-07-21 23:32:00

这款“全球首创”国产肺癌药在美国获批,如何敲开FDA大门

这款“全球首创”国产肺癌药在美国获批,如何敲开FDA大门

又一款国产创新药物在美国获批上市,但不同于以往,从靶点发现,到药物设计,做到了全球首创。近日,迪哲医药(688192.SH)宣布,旗下药物舒沃哲获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批准上市,可用于既往经含铂化疗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FDA批准的试剂盒检测确认,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

2025-07-19 16:38:00

通威股份再度巨亏,乐观表态下隐忧重重

通威股份再度巨亏,乐观表态下隐忧重重

作者:全球财说 丁一光伏行业“反内卷”,成为7月初颇有热度的话题。即便从行业自发减产能,演化成为政策引导,但随着中报季来临,多家企业陆续披露业绩预告,光伏行业的惨淡仍是让市场心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反内卷其实也只是一场所谓的“君子协定”,总会有企业为抢单而突破价格底线,管控产能更成为了无稽之谈,各大

2025-07-17 15:16:00

百亿遗产争夺背后,谁的娃哈哈?

百亿遗产争夺背后,谁的娃哈哈?

作者 | 豹变 高歌刚刚过去的周末,娃哈哈继承人宗馥莉再次站上了舆论的风口。随着“顶配江浙沪独生女”的标签被撕下,豪门生活的B面也被公之于众。除了与妻子施幼珍生下的女儿宗馥莉之外,宗庆后还与娃哈哈曾经的女高管杜建英育有三个子女,均为美国籍。他们在香港、杭州两地发起诉讼,要求获得宗庆后生前承诺设立的各

2025-07-15 10: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