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
7月24日,创新药板块反复活跃,截至收盘,智飞生物收出20%涨停,沃森生物大涨14.68%,凯莱英、南京新百涨停,康希诺等其他个股纷纷跟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无疑成二级市场上的一匹“黑马”,截至7月24日,创新药指数已大涨逾四成,部分个股最高涨幅已超5倍。
创新药的大涨与政策面利好频发有关。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多项政策,包括完善医保支付政策、优化审评审批流程等。备受关注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也位列其中。同一天,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申报指南等两份征求意见稿,开启今年的目录调整工作,中国创新药发展也迎来行业拐点。
国家药监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批准创新药48个的全年数量,其中有很多都是肿瘤、代谢和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疗的药物。
据了解,我国2018年启动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提高审评审批标准,从研发前端到审评末端全流程加快创新药上市,尤其是临床急需新药。今年上半年我国创新药获批数量同比增长59%,源于改革政策精准发力、效能提升。
除了国家层面,广东、上海、北京等多地最近一年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今年中国创新药企出海动作频频,也是板块大涨的原因。数据显示,上半年国产创新药的出海交易总金额达484亿美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达到历史新高。
5月,老牌药企三生制药以12.5亿美元的首付款价格将一款在研双抗创新药的海外权益出售给“宇宙大药厂”辉瑞,一举打破了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首付款的最高纪录。
7月15日,还诞生了我国本土生物药业最大金额并购案——国内头部医药企业中国生物制药宣布以不超过9.5092亿美元的对价(支付净额约5.009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95.09%股权,加上此前持有的4.91%股份,交易完成后,礼新医药将成为中国生物制药全资子公司。
对此,银华基金基金经理马君表示,该收购案例是国内药企首次对初创型生物科技公司实施完整并购,标志着本土创新药生态正加速向欧美成熟模式靠拢。该模式为Biotech企业开辟了除跨国药企授权合作(BD)外的重要价值实现通道,大幅优化早期创新资产的退出路径。
在各种利好的刺激下,创新药个股涨幅巨大。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舒泰神累计涨幅506.88%,博瑞医药累计涨幅232.99%,益方生物累计涨幅227.82%,三生国健累计涨幅173.75%,可谓是牛股频现。
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2024年我国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24年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2025年上半年获批数量已近40种,井喷效应明显。随着更多的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推动了我国临床用药结构优化升级,获益显著。
与此同时,中国创新药全球地位也在显著上升。医药魔方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原研创新药数量增长迅速,2021年起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达到704款,美国企业研发的创新药数量逐步增至每年400-500款。2015年-2024年,中国企业研发的创新药市场份额从18.7%提升至27.8%,实现对外资药企主导地位的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