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子报》“工控百企行”专栏专访天津高新区企业麒麟软件李震宁,以“‘云’‘端’两手抓,合力共创产业生态”为题,讲述麒麟软件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一排排值机窗口已经不见“大排长龙”的景象,身份证一拿一刷间,值机、托运等操作便由民航自助值机系统轻松完成;在山西一座煤矿内,煤业人员定位系统悄然落地,在以高精度定位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同时,大幅降低系统运维难度……一项项便民提效的应用中,都少不了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的身影。截至2024年,麒麟软件旗下产品已经连续13年在中国Linux市场独占鳌头,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通信、能源等关键领域。
近日,中国电子旗下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麒麟软件”)携最新一代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V10 SP1 2503亮相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据了解,该操作系统可实现芯片、大模型、应用的自由组合,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国产AIPC操作系统,其工业版本在智能制造、公共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均可实现深度应用。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市场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李震宁
在展会现场,《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市场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李震宁,深入了解国产工控操作系统在AI时代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迎接AI时代 ,操作系统要“云”“端”两手抓
“请帮我介绍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V10。”话音刚落,大模型便开始高速运转起来,在提取、总结一篇篇本地文档和云端文档中的信息后,将相关信息完整地呈现在记者面前。须臾之间,AI时代下多样化、智能化的操作系统交互方式跃然眼前。
细数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中的架构,往往是GPU等硬件设施筑牢底层基础,操作系统在中层承上启下,支撑上层不同AI大模型的运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满足安全自主等“刚需”,可以说,国产操作系统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现有案例来看,一些海外的产品一般会选择1到2个主流模型产品进行深度绑定和优化。但当前,中国正处于人工智能大发展的时代,底层GPU、NPU等算力硬件百花齐放,大模型更是有‘百模大战’的说法。面向这样丰富的软硬件产品,麒麟软件选择的路径是‘双重解耦’:一方面对所有的硬件进行广泛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对上层的大模型进行广泛的适配。”李震宁表示。
同时,李震宁也坦言,在紧抓时代机遇的同时,操作系统所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也不可忽视。“AI时代,为操作系统带来了多样化的挑战:技术层面,人机交互的方式正逐渐从键盘输入向语音输入转变;应用层面,通过与大模型的结合,操作系统已经能够初步对信息和用户意图进行智能化处理,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这就要求操作系统在具备云侧和端侧兼容性的同时,还要同时在云端两侧实现与AI的深度融合。”李震宁说道。

麒麟操作系统在端侧部署的本地模型
基于云侧、端侧两方面能力,麒麟软件都进行了针对性的部署。李震宁告诉记者:“在云侧,我们做了一个智算操作系统,当前已经可以实现对多种国产算力芯片和国产软硬件的广泛支持,并能够以较低的构建成本运行参数在70B以上的终端模型,甚至大模型。在端侧,我们内置了3B的‘小模型’,同时通过在端侧提供本地化的模型算力,实现模型的离线运行,满足数据分析、智能问答、文稿编写等一系列日常使用需求。”
记者了解到,当前,麒麟操作系统已经原生适配超过100万款软硬件产品,其中,覆盖飞腾、海光、海思、龙芯等国内外主流芯片及板卡,并与200余家AI企业完成了超700款产品互认证,适配主流工业软件开发平台、AI计算框架及工控协议。
比肩国际主流,产业链应合力完善生态
“在操作系统领域,我们还是追赶者,特别是操作系统生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李震宁直言。
最直观的就是数量上的差距。李震宁指出,虽然近年来麒麟软件在生态方面追赶得很快,但目前距离国际主流操作系统仍有不小的差距。
记者从麒麟软件官网了解到,当前麒麟操作系统软硬件兼容适配总数超过650万,要达到目前国际主流操作系统的千万级生态,仍然需要时间和产业界的共同参与。“从客户反馈来看,现在我们银河麒麟早已经进入了‘可用’的阶段。我们对未来共同的希望是下一步向‘好用’迈进,打造出一个真正生态丰富、符合产业应用需求、简单快捷的国产操作系统。”

搭载银河麒麟智算操作系统v10的智能办公一体机
要真正实现赶超,除了需要时间积累,从技术层面而言,还需要更多的厂商和企业用户能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技术体系架构进行开发工作。
基于此,麒麟软件在推动生态发展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记者了解到,麒麟软件建设了全国性的生态中心,为进一步促进产业生态的构建、推动软硬件适配进程“添砖加瓦”;同时,联合产业上下游安全厂商、第三方机构等生态伙伴成立麒麟软件安全生态联盟,旨在通过产业协同,建设自主创新安全新生态。此外,构建“开放麒麟”开源社区,以丰富的开放资源,进一步支持用户或生态伙伴进行前置适配测试等生态合作。
“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成为大势所趋。从生态建设角度出发,希望大家在初步开发时就考虑到跨平台迁移的可能性,这样既有利于未来进行国产化迁移,还能够支持产品上线后在不同平台间实现快速切换和流转。”李震宁呼吁,希望产业在开发层面,能够更加开放、包容,和更多厂商一同托举一个更完善、更开放、更繁荣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