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你的这个罐子有一定收藏价值,好好保管。”当文物鉴定专家现场给出结论时,专门从新都到现场的收藏爱好者刘先生喜笑颜开……
这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四川博物院文物公益鉴定活动的现场。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更好赢得观众,肩负起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历史文脉的使命,四川博物院在展览之外,推出了文物探秘、免费鉴宝、非遗手作等十余项精彩文化活动,让博物馆化身为可触、可感、可对话的文化乐园,以实际行动探索博物馆与公众互动的新方式。

公益鉴定活动现场
在博物馆,看展览是观众的基本需求。当天,“纹脉绵长——四川各民族文物上的吉祥图案特展”正在举行,展览策展人李媛和内容策划人余梦颖在现场为公众导览,娓娓道来纹样里的千年智慧。
博物馆要看,还要能玩。在“走进梵高”数字艺术体验现场,观众借助VR、XR等技术手段和相关设备,可以看到《星月夜》化作成流动的星河,也可以漫游麦田、穿越阿尔勒小镇,“仿佛亲手触摸到画家的笔触!”不少观众表示。

观众体验“走进梵高”数字艺术
文物修复,一直是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国际博物馆日,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书画修复室破例向公众开放,不时有观众走进修复室近距离观摩“文物医生”修复古画。当天举办的主题讲座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退休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葛承雍带来“绵亘万里: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讲座,吸引百余名观众现场聆听,在知识的经纬中重走文明之路。
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面对观众在观展之外的知识需求,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可谓包罗万象。在四川博物院教育体验区内,冷凝香手作课堂香气弥漫,20名参与者以双手传承匠心,制作独一无二的冷凝香作品;公益鉴定区,成渝专家为市民鉴定传家宝,解开小物件里藏着的大历史;“我们的家,我们的博物馆:青少年的未来博物馆提案”展示同样吸睛,学生们以巫山大溪文物为灵感,奇思妙想,趣味十足;图书赠送、打卡送明信片等活动,向广大市民朋友们“书送”知识,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观众能够走进博物馆,在这里了解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让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四川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观众体验制作冷凝香
四川博物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