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优号

母公司年报“难产”背后:国华人寿业绩滑坡、陷关联交易疑云

时间:2025-05-09 10:25:00

因年报“难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茂集团”)面临退市倒计时。其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的财务困境与“关联交易”疑云也随之浮出水面。而这两家公司的实控人刘益谦近年来“资产腾挪”的动向,也引发了市场对这两家公司背后人事关联及资金流向的诸多猜测。下一步,“影子保险股”天茂集团能否及时交出合规财报,保住上市资格?3000亿国华人寿如何止跌企稳?

年报“迟到”暗藏玄机?

国华人寿日前公告称,因天茂集团未能在法定期限内(2025年4月30日)披露年报、季报,作为天茂集团子公司,为保持信息一致性,公司不能单独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

关于年报“迟到”的原因,天茂集团在公告中解释称:“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要进一步补充提供”。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华人寿和天茂集团的年报延期表面是“信息补充”的技术性延迟,实则可能隐藏着控股型上市平台在治理协同、财务透明度及行业周期性压力下的多重风险。据一名保险行业分析师透露:“此次年报‘迟到’或将加剧市场对国华人寿财务稳健性的担忧。”

实际上,国华人寿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不容乐观,从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亦可窥一斑。2025年1月,天茂集团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去年该公司预计营收400亿元-430亿元,同比下滑13.48%-19.52%;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5亿元-7.5亿元,上年为亏损6.52亿元。

对此,天茂集团解释称:2024年,利率市场环境持续走低,国华人寿受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影响,增加计提准备金,尽管国华人寿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业务价值,降低负债成本等措施尽可能减少上述不利影响,但仍无法全部抵消增提准备金带来的影响,从而造成亏损。

记者了解到,曾连续盈利多年的国华人寿,自2023年起陷入亏损,其经营状况引发众多投资者关注。2023年,国华人寿净利润亏损达11.55亿元,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继续亏损7.16亿元。

除“业绩预亏”外,保费收入“答卷”也不理想。2024年国华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46.39亿元,同比下滑13.47%。2025年一季度,国华人寿未经审计的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115.93亿元,同比下滑23.76%。

与保费收入下滑对应的是较高的退保率。年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国华人寿的退保率分别是8.59%、13.81%、13.29%、8.44%。其中,国华人寿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国华泰山5号年金保险当年累计退保220.21亿元,占当年退保总金额比例为72.59%,该产品年度退保率达到78.80%。

此外,赔付支出的大幅增加给公司现金流带来不小压力,据天茂集团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华人寿赔付支出达到206.18亿元,同比增加2259.51%。国华人寿表示,赔付支出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到期,满期给付增加”。

截至2024年6月末,国华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4.6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9.78%。尽管暂时符合监管要求(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需保持在100%以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50%),但已接近临界点,面临严峻考验。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2024年二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5.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2.4%。

国华人寿“输血”地产

5月6日,天茂集团股票被实施停牌。根据监管规则,若停牌两个月后仍未披露年报,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此后两个月内仍未能公布符合要求的年报,深交所将启动终止上市程序。

公开信息显示,天茂集团成立于1993年11月,注册地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注册资本49.4亿元,并于1996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7年11月,国华人寿成立之初,天茂集团就是其大股东,2015年时又对其进行了增资,持股比例增至51%。

值得注意的是,天茂集团曾计划吸收合并国华人寿。早在2019年8月27日,天茂集团披露关联交易预案公告,拟通过向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的6家股东发行股份、可转换债券及支付现金等方式,吸收合并国华人寿。若吸收合并能够完成,国华人寿将注销,存续上市公司拟更名为“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天茂集团多次发布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展公告,表示由于国华人寿资产审计及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标的资产预估值及拟定价均尚未确定,吸收合并国华人寿的相关事项发生延期。时至2020年5月26日,合并计划宣告“夭折”。天茂集团公告称,终止吸收合并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国华人寿整体上市的计划最终作罢。

然而,在不少投资者眼里,天茂集团就是“影子保险股”,天茂集团在股票软件中也一直被归为保险概念股。记者观察发现,尽管名为“实业集团”,但天茂集团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和华瑞保险从事保险业务,保险业务相关的营业收入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99.99%。

记者查阅历史资料发现,国华人寿曾给天茂集团带来不少利润。2014年-2019年,国华人寿净利润分别为14.26亿元、16.48亿元、16.53亿元、27.33亿元、20.55亿元、22.16亿元。在2019年达到盈利高峰后,国华人寿迎来转折点。2020年国华人寿净利润降至11.1亿元;2021年、2022年国华人寿净利润持续下滑,分别为8.49亿元、4.84亿元。直到2023年,国华人寿净亏损11.55亿元,同比下降338.6%。

业绩下滑同时,国华人寿在房地产领域狂飙突进,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据年报披露,2021-2023年,国华人寿“投资性房地产”规模都在百亿以上:2022年的投资规模为112亿元、2021年为107.26亿元,2023年,国华人寿投资性房地产的投资规模194.8亿元,同比增加了73.96%。

天眼查显示,国华人寿当前控股的子公司中,有14家从事项目开发和养老地产开发业务,项目遍布上海、武汉、宁波、成都、重庆、海南等地。

“鸡缸杯大佬”刘益谦的投资版图

国华人寿背后的实控人刘益谦,近年来的套现行为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刘益谦拥有多重身份,天茂集团董事长、新理益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国华人寿董事长、知名艺术品收藏家。2014年,刘益谦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8亿港元的天价拍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一时间名声大噪。

在刘益谦的资本版图中,天茂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是最受瞩目的一环,拥有保险牌照的国华人寿,截至2023年末,总资产近3000亿元,净资产超260亿元。

而近年来国华人寿在房地产领域的拓展,似乎也预示着刘益谦开启资本版图另外一环。2020年11月,宸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宸嘉发展”)在香港成立,据多家媒体报道,宸嘉发展背后“金主”为刘益谦。

而国华人寿的不少地产项目,都与宸嘉发展相关联。如上海国华金融中心由宸嘉发展代建管理,武汉国华金融中心地块也经国华人寿转手给了宸嘉发展。此外,国华人寿还将其投资的康养项目交由宸嘉发展代建管理。这种紧密的业务关联,引发了市场对资金流向和关联交易的质疑。有投资者在互动易平台提问国华人寿,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具体布局与收益情况,公司没有正面给予回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刘益谦频频减持股票,腾挪资产。2024年12月3日,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国华人寿于2024年11月29日至2024年12月3日,分别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该公司股份合计约2343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3.6%。国华人寿表示,此次权益变动的目的为因投资安排需要减持,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股份权益发生变动的可能。

另据云从科技近日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新进的流通股东中,刘益谦本期持有1024.4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1.36%。而在2022年5月云从科技上市前,刘益谦的持股数量为2427.84万股,持股比例为3.86%。也就是说,刘益谦已经将云从科技的股份减持过半。

面对业绩滑坡、偿付能力告急和关联交易疑云等诸多问题,国华人寿能否在重重危机中寻得突围之路?市场正拭目以待。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

相关推荐
头雁振翅向未来|中国人寿以ESG实践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头雁振翅向未来|中国人寿以ESG实践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3月,上市保险公司的2024年成绩单陆续揭晓。纵然2024年的经营业绩是可喜的,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尤其是具备长期资金投资能力的人身险公司而言,更要看到短期经营之外的长期价值。2024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十条3.0”)也指出,保险业要充分发挥“经济

2025-05-09 19:34:00

四川长虹:拟斥资2.5亿至5亿元回购股份 回购价格不超14元/股

四川长虹:拟斥资2.5亿至5亿元回购股份 回购价格不超14元/股

5月9日,四川长虹(600839)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和/或自筹资金(含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等)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5,000万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50,000万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4元/股。

2025-05-09 16:00:00

母公司年报“难产”背后:国华人寿业绩滑坡、陷关联交易疑云

母公司年报“难产”背后:国华人寿业绩滑坡、陷关联交易疑云

因年报“难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茂集团”)面临退市倒计时。其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的财务困境与“关联交易”疑云也随之浮出水面。而这两家公司的实控人刘益谦近年来“资产腾挪”的动向,也引发了市场对这两家公司背后人事关联及资金流向的诸多猜测。下一步,“影子保险股”天茂集团

2025-05-09 10:25:00

财经聚焦|年内首次降息降准,“量增价降”支持实体经济

财经聚焦|年内首次降息降准,“量增价降”支持实体经济

年内首次降息降准来了!8日,政策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落地。一周后,降准0.5个百分点也将如期而至。降息又降准,充分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从总量、价格、结构等方面发力,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提供有力支撑。降息落地 带动企业居民融资成本下降8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

2025-05-09 08:11:00

“五一”买买买,深圳消费到底有多火?

“五一”买买买,深圳消费到底有多火?

深视新闻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从2025年以旧换新活动开始以来至5月5日,全市通过以旧换新政策销售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等超745万台,带动销售超246亿元。“五一”假期,深圳假日经济活力十足。其中,家电数码通过以旧换新线上线下销售家电和数码产品近48万台,带动销售7.8亿元,较节前日均销售增长30%左右

2025-05-08 1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