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优号

理论与实践 | 别让“烂梗”梗住青春表达:从文化、教育到平台的引导之道

时间:2025-06-11 20:13:00

别让“烂梗”梗住青春表达:从文化、教育到平台的引导之道

谢祥刚

近年来,网络语言的爆炸式传播已成为全球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网络热梗不仅展现了青年社群间的表达创造力,也折射出全球范围内代际沟通、文化转型与语言规范之间的张力。人民网的“三评网络烂梗”直指网络语言中存在的粗俗、暴戾、空洞等问题,引发了公众对青少年语言环境与价值引导的关注。然而,仅以压制、清除为主的“堵”式治理思路难以根治其背后的文化逻辑与社会动因。应从三个更具建设性的维度出发——文化激活、教育引导与平台共建,重构青年语言表达的生态,使网络热梗真正走向有根之语、有义之言。

第一,文化激活:以传统文化和哲学意象丰富网络语言的内涵。网络热梗之所以能广泛流行,关键在于其高度的情绪传递效率与社交适配能力。问题不在于“短促”和“快感”,而在于内容贫乏、审美退化。因此,引导语言创新的首要路径是“以雅带俗”,激活中国文化的深厚资源。文言文、典籍、诗词、哲理语言都可以成为青年表达的原材料,既富有意境,又能增强表达的厚度与美感。例如,将《楚辞》《庄子》《诗经》等经典语言转译为新时代语体,让“长太息以掩涕兮”变为“emo到天明”,实现语言风格的跨代传承。进一步,应深入挖掘各民族、地域与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丰富内涵,将其独特的语言符号和价值观念转化为网络语言中的积极元素。例如,藏族文化中的“扎西德勒”、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都可以创造性地融入网络表达,促进青年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接纳。同时,应鼓励年轻群体自主参与文化转译过程,通过举办网络梗文化创意大赛、诗词翻新征集活动等,激发青年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既能加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也能促进中华文化在全球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第二,教育引导:重建语言表达与思维训练的联动机制。网络热梗的流行不只是语言问题,更是思维模式与表达训练缺失的反映。语文教学与语言素养教育应超越“标准答案”式的知识灌输,重新审视语言与认知之间的深层关系。具体而言,学校应在课程中引入“网络语言素养”模块,引导学生辨识语言的情绪色彩、结构逻辑与社会功能,通过剖析热梗文本与传播路径,激发其语言批判力与创造力。同时,作文教学可以加入“梗文化写作”训练,如“用热梗讲古文”“用古语说新事”,鼓励学生将网络语言与主流语体结合,在碰撞中实现提升。例如:学生可以尝试将《道德经》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改写为“人间清醒,不是看穿别人,是看懂自己”,将《诗经》原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改写为“双向奔赴才配叫爱情,单恋是内耗”等。此外,应加强跨学科教育,整合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和文化传播逻辑,形成多视角、综合性的语言表达素养。可进一步将语言训练实践化、生活化,通过组织语言辩论赛、创意写作工作坊、线上线下语言沙龙等活动,让青年群体在互动和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锻炼逻辑思维与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具备深度分析与独立思考能力、富有时代精神和文化担当的语言人才。

第三,平台共建:以制度治理和文化激励并重的方式建设健康语言生态。当前的网络平台在技术层面早已具备语言识别、传播追踪的能力,但多停留于机械化的屏蔽与封禁。这种“消极规训”不仅难以精准区分语言的复杂语义,还可能错杀创新与幽默。因此,平台需要承担起语言文化共同体的建设职责。一方面,建立多元评估模型,引入语言学者、教育工作者、青少年代表等共同参与热梗分级分类,提供文化导向与内容推荐的动态引导机制。同时,可设立用户反馈和参与机制,定期更新语言规范指南,让用户主动参与语言生态的维护和优化,形成更加灵活而人性化的治理模式。另一方面,应积极打造“高质量热梗”引导工程,通过设立“正能量语言奖”“年度新词计划”等多种激励措施,促进优质语言表达的广泛流通。此外,可推动媒体融合战略,协调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学校和文化机构共同发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语言传播网络。通过共同举办线上文化推广活动、正向语言传播示范案例展示、公益语言文化项目等,激发社会各界对网络语言生态建设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形成平台、社会与青年之间良性互动的语言生态环境。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媒介,更是时代精神的显影。处于语言急剧变化的时代,面对青少年“烂梗化”的表达倾向,不应止于批评和矫正,而应着眼于系统性、创造性和协同性的回应。通过文化激活提供内容根基,通过教育引导强化表达能力,通过平台共建优化传播路径,才能真正将网络语言的洪流引导为文化进步的活水。在此基础上,不是要消灭热梗,而是要培育出“有诗意的梗”“有逻辑的梗”“有温度的梗”,让青年既能自由表达,也能言有所指、言之有物。这不仅是语言治理的挑战,更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契机,也是青年一代迈向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重要一步。

(作者系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相关推荐
书店的北京范儿丨社区里的文化场所(视频)

书店的北京范儿丨社区里的文化场所(视频)

正如很多古村落都有一棵古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坐落于丰台区方庄街道文化艺术中心的一方书庄,便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从创办之初便肩负着服务周边20多个社区、覆盖人口逾10万的使命。作为丰台区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得益于街道提供的场地支持,运营副总韩寒坦言:“这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服务本身,思考如何让艺

2025-07-24 09:21:00

严查!

严查!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将严肃查处涉暴力迷信、淫秽色情、引诱自杀自残、侵害未成年人隐私等违法信息,全面清理低俗庸俗、炫富拜金、极端情绪等不良内容,严厉打击涉嫌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是实施网络侵

2025-07-17 08:07:00

“新视角-中国青年艺术交流展”在悉尼开幕

“新视角-中国青年艺术交流展”在悉尼开幕

人民网悉尼7月14日电 由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新视角-中国青年艺术交流展”近日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成功开幕。“新视角-中国青年艺术交流展”在悉尼开幕(摄影 杨怡筠)中国驻悉尼总领馆文化参赞王书羽、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伊恩·霍华德、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水彩画系副主任李宝

2025-07-14 10:19:00

安阳滑县:青春实践行 运河文化兴

安阳滑县:青春实践行 运河文化兴

安阳滑县:青春实践行 运河文化兴河南经济报记者 邢留增 通讯员 席瑞娜 苏洲近日,共青团滑县委员会联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队员们聚焦滑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零距离触摸运河遗存,沉浸式探寻魅力古镇,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历史文化研学与实践。实

2025-07-10 10:27:00

太原这里,暑期免预约!

太原这里,暑期免预约!

暑假已至,即日起至8月31日,山西青铜博物馆免预约入馆。观众只需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开启青铜文化之旅,领略青铜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山西青铜博物馆实行免预约入馆政策,观众一定要携带好证件,进馆后听讲解、借轮椅或婴儿车时均需出示证件。暑假期间,该馆每天开展2至4场深度讲解。在馆内,观众可畅游

2025-07-10 09: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