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优号

欧美多家车企发季度财报,巨额利润被关税抹去

时间:2025-05-09 07:13:00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近日,包括宝马、福特在内的多家欧美车企相继发布季度财报,其中普遍提及贸易关税政策可能对企业未来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据路透社7日报道,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周三确认维持其2025年业绩展望,并预计美国部分汽车进口关税将从7月起下调。然而,该公司警告称,美国征收汽车相关关税将对其第二季度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宝马强调,其于3月份发布的2025年业绩展望仍然有效,该展望已考虑到截至目前宣布的所有关税,预计其税前利润将与上年持平,汽车业务的营业利润率为5%至7%。不过,该公司同时警告说,若关税实际增幅或持续时间超出预期,其业务表现可能偏离当前预测,并指出特定零部件或原材料的潜在供应风险。

另据《华尔街日报》7日报道,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维持了关税前的业绩预期,但表示如果现行美国汽车关税政策继续实施,其今年的业绩将“全面低于以往”。另一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尚未正式透露关税可能造成的损失。不过,该公司表示,其“完全理解”分析师的预估,预计年度营业利润将因关税政策影响而减少20亿至40亿欧元。

此外,福特、通用两家美国车企纷纷撤回2025年业绩预期,并将其归咎于美国贸易政策造成的不确定性。据《纽约时报》报道,福特汽车5日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会导致其2025年的税前利润下降约15亿美元。福特同日还宣布,撤回其早些时候发布的2025全年业绩预期。福特列出7项风险因素,包括与美国关税相关的潜在“全行业供应链中断”、未来美方关税可能加码、各国可能实施各自的报复性关税和其他限制措施等。上周,美国通用汽车也宣布撤回2025年的业绩预期。该公司首席财务官保罗·雅各布森表示,“由于未考虑关税的影响,之前的指引不可靠。我们将在获得更多有关关税信息后进行更新”。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8日预计,受美国政府一系列关税政策拖累,2025财年净利润将同比萎缩34.9%。

与此同时,受美国汽车关税政策影响,不少地区的汽车经销商面临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压力。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8日报道,位于美国新泽西州莱克伍德的一位经销商通常每月收到100至120辆汽车,但本月只收到18辆,这意味着在5月至8月的旺季到来之际,其库存将会很紧张。考克斯汽车公司高级主管艾琳·基廷表示,汽车库存看起来会“枯竭”,这一现象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导致:一方面,消费者赶在关税政策生效前集中购车;另一方面,多数汽车制造商在调整产量和定价策略的过程中,暂时减少或暂停了向经销商供货。这种“不确定性”更进一步给各大汽车制造商的业绩指引蒙上了一层阴影。

来源: 环球时报

相关推荐
冯德莱恩与特朗普通话,讨论欧美关税谈判等议题

冯德莱恩与特朗普通话,讨论欧美关税谈判等议题

资料图当地时间25日,记者获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电话会谈,围绕当前欧美贸易关系交换意见。据冯德莱恩发布的消息,双方在通话中达成一致,计划于本月27日在苏格兰举行面对面会谈,重点讨论欧美之间的贸易合作及相关争议问题。此次即将举行的会晤被视为欧美关税谈判的重要环节。当天早些时候

2025-07-26 09:19:00

英国与印度签署双边自贸协议

英国与印度签署双边自贸协议

据英国政府网站24日公布的消息,英国与印度在英国首相乡村官邸契克斯别墅正式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5月初,英印两国达成该协议,但协议文本需经过批准等法律程序。本次协议签署正值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之际。英国政府发布声明说,该协议将使印度对英国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5%降至3%。根据协议,英国出口印度

2025-07-25 10:50:00

尹同跃:奇瑞今年要冲刺全球汽车排名前十

尹同跃:奇瑞今年要冲刺全球汽车排名前十

IT之家 7 月 22 日消息,综合观察者网出行中心、中安在线今日报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今日在安徽全省科技型外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推进大会上发言时表示:“奇瑞今年要冲刺全球汽车排名前十。”奇瑞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805 亿元,同比增长 38.3%;汽车总销量达 126 万辆,其中汽车出口

2025-07-22 17:34:00

打通堵点释放财政政策长期效应

打通堵点释放财政政策长期效应

今年以来,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我国经济顶住多重压力,实现稳定增长。财政收支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反映了经济持续巩固回升、结构向优发展、政策红利有力释放的向好态势。今年前5个月,财政收入总体平稳,以税收收入为主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持续缩窄,非

2025-07-21 06:59:00

通威股份再度巨亏,乐观表态下隐忧重重

通威股份再度巨亏,乐观表态下隐忧重重

作者:全球财说 丁一光伏行业“反内卷”,成为7月初颇有热度的话题。即便从行业自发减产能,演化成为政策引导,但随着中报季来临,多家企业陆续披露业绩预告,光伏行业的惨淡仍是让市场心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反内卷其实也只是一场所谓的“君子协定”,总会有企业为抢单而突破价格底线,管控产能更成为了无稽之谈,各大

2025-07-17 1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