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眼视光中心
近视手术咨询量比平时激增3-4倍
为此
记者采访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视光中心主任医师赵海霞

专家揭秘高考后“摘镜潮”主要原因
赵海霞介绍,咨询人群中,高考生是绝对的主力军,占比很高。他们刚刚结束高考,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考虑和进行手术,也有一部分是对自身形象和生活品质有更高追求的年轻人。
根据前来咨询的患者主要诉求,赵海霞总结出了高考后“摘镜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报考特殊专业要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许多专业对视力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军事、公安、航空航天、飞行技术等专业以及征兵,都明确规定了裸眼视力的标准。
摆脱眼镜束缚:近视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运动时眼镜容易滑落、冬天进入室内镜片容易起雾、游泳时也需要专门的泳镜等。
提升形象自信:不少学生觉得戴眼镜会影响外貌和自信心,他们希望以全新的形象迎接大学生活,在未来的社交、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
近视手术本质
是矫正,而非消除近视或是阻止近视发展
好多人好奇为啥做了近视手术后,又近视了?是返回去了吗?对此,赵海霞给出了解答:近视的本质是眼球过长或角膜(黑眼球表面)太凸,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看东西模糊。而激光手术的原理,就像给眼球“定制磨具”—— 通过激光精准切削角膜组织,改变角膜的弧度(变平一些),让光线重新聚焦到视网膜上,从而恢复清晰视力。核心操作部位是角膜。
近视手术的本质是矫正手术前的屈光状态,而非消除近视或者是阻止近视发展。所以不能称为“治愈”近视,更准确的说法是“矫正”近视。因此,近视术后仍需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近距离、高强度的用眼。
临床数据显示,多数患者长期稳定,多数患者术后 10 年以上视力仍能维持在术前矫正视力水平。如果手术前患者仍处于近视的进展阶段,或者是术后仍然长时间近距离、高强度的用眼,仍有可能因为眼轴的继续增长而出现“度数回退”现象。

近视主流术对比分析
选手术方案,仿佛成了高考的又一道“选择题”,对此赵海霞主任给出了详细对比。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近视激光手术包括三类,全飞秒、半飞秒和表层手术,三种方式均有较好治疗效果,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做全面的术前检查评估之后,听从医生的建议。其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度数范围:全飞秒的度数范围是近视≤1000 度,散光≤500 度;半飞秒的度数范围是近视≤1200 度,散光≤600 度;表层手术的度数范围是近视≤800 度,散光≤300 度。
2.角膜厚度要求:全飞秒手术对角膜厚度要求更高,需保留更多基质层,适合角膜较厚者;半飞秒手术对角膜厚度要求中等,可以做到个性化,可通过切削量计算角膜剩余厚度;表层手术对角膜厚度要求较低,切削量主要在表层,适合角膜较薄者。
3.疼痛感:全飞秒手术术中术后不适感轻;半飞秒手术可能术后当天可能有异物感;表层手术疼痛感明显,术后 1 - 3 天疼痛、流泪。
4.费用:全飞秒价格较高,双眼约2- 3 万元左右;半飞秒价格中等,双眼约1-2万元左右;表层手术价格较低,双眼约1万元左右。
5.缺点:全飞秒价格高,需要较厚角膜厚度,不适用于超高度近视;半飞秒术后可能有角膜瓣移位,术后不能揉眼;表层手术恢复慢、疼痛感强;术后需用药时间稍长、需要关注眼压。
赵海霞强调,患者最终的术式需通过详细检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由医生评估,不可盲目跟风!
重中之重:术前筛查是生命线
赵海霞介绍,近视手术操作时长通常为5-15分钟,而近视术前检查却有20多项,这就证明了术前检查的重要性。
全面、严谨的术前检查是手术适配性的唯一标准:近视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改变屈光状态,而每个人的角膜厚度、角膜形态、眼底情况、眼表健康程度差异极大。术前检查的本质是排除手术禁忌症,量化手术参数,确保术后效果符合预期;发现潜在风险因素,提前制定应对方案。
根据统计,术前检查整体不合格率约 15%-30%,具体因人群而异,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角膜厚度不足,尤其对于高度近视人群,还有就是角膜形态异常,或者是有眼底病变和严重的干眼症。

这类人群不能做近视手术!
角膜相关疾病: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显示典型 “牛眼” 改变);角膜厚度不足;活动性角膜炎、结膜炎。
眼底或视神经疾病:未控制的视网膜裂孔、黄斑出血;青光眼(眼压持续异常且未控制);视神经病变(如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全身疾病影响:有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瘢痕体质等;精神疾病或无法配合手术者(如焦虑症无法控制眼球运动);妊娠或哺乳期。
相对禁忌症:年龄和近视稳定性,干眼,角膜形态异常、期望值过高等。
术后恢复流程
赵海霞介绍,多数人术后当天感受是眼部会出现轻微异物感、流泪、畏光,类似 “进沙子” 的感觉,会持续 1-2 小时,这是由角膜上皮修复过程引起的。视力状态则可能会模糊或重影。
术后复查时间为术后第一天,术后一周,术后一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半年,严格遵医嘱是关键。
定期随访检查的必要型
个性化健康管理:不同患者的角膜愈合速度、用眼习惯(如长期高强度用眼)、全身健康状况均可能影响术后效果,随访可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管理方案(如建议佩戴防护眼镜、调整用眼习惯)。
屈光回退可能性:角膜愈合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因组织修复反应出现近视度数反弹,尤其术前度数高、角膜较薄者,需通过验光定期追踪。
赵海霞强调,定期随访如同为眼睛建立“健康档案”,通过科学监测将并发症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确保术后数十年的视觉质量与眼部健康。即使视力暂时良好,也不可忽视角膜、眼底等结构的潜在变化——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年轻患者
值得关注的现象与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
“过度期待”
部分患者认为术后视力必然达到 1.5,对眩光、干眼等正常恢复期反应过度焦虑,或因未达 “完美视力” 而产生心理落差。
对 “术前检查” 的忽视与误解
部分患者因时间紧张或侥幸心理,隐瞒病史(如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免疫系统疾病史、干眼症状),或拒绝散瞳检查眼底;部分机构为追求效率简化检查流程,漏检角膜地形图、泪液功能等关键项目。
术后 “放纵用眼” 与 “忽视复查”
部分患者术后认为近视已 “根治”,恢复高强度用眼(如连续使用电子设备超 8 小时),或未按医嘱用药、定期复查;部分患者因无症状而忽视术后 1 年关键观察期。
对于正在考虑做近视激光手术的高考考生及其家长,赵海霞建议,考生应考虑填报志愿是否有视力要求、大学开学时间、术后恢复期活动安排、个人度数是否稳定等。要充分了解手术本质与风险、选择正规医院和资深医生、重视术前检查结果、不盲目跟风、根据自身需求和眼部条件选择术式、管理好术后期望值、做好长期护眼准备等。
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梁婧姝 杜拉罕、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