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城乡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成效。
近日,平泉“客货邮”实现村村通,市邮政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整合物流运力资源,把观光旅游、村镇建设等有机结合,使基础路网、89条公交运营线路和24条邮政配送线路辐射全域19个乡镇238个行政村,283台公交车和21台邮政车全时段覆盖全部线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了新动力。
地处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平泉市,市域面积3294平方公里,因地域广、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不少农村地区长期存在出行难、快递收寄难的问题。该市乡镇快递量分散,导致物流车装载率低,单程配送成本高,配送频次低,村民收寄快递平均耗时3至5天。
“过去快递车得攒够一车货才肯跑,有的偏远村子一周就送一次,赶上农忙时节,村民只能放下手头农活去镇上取件。”市邮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这种低效的物流模式,不仅制约了农村消费潜力释放,更成为农产品上行的“拦路虎”。
“客货邮”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有效破解了这一痛点。
啥是“客货邮”?简单来说就是“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物流”深度融合的农村物流新模式。
为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出行和运输物流需求,平泉利用现有的公交线路和邮政配送线路,加强物流运力资源整合,按照定线、定车、定时、定点的模式,捎带配送快递,不仅有效降低了农村物流的末端成本,还让快件进出从过去的3至5天压缩至1天,让村民“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快递到门”,同时为特色农产品外销打通了通道。
“客货邮”背后,是为民服务的初心。
以百姓心为心,服务更走心,群众才会更暖心。当前,对于部分农村地区用户来说,实现在家门口寄递仍比较困难。物流服务还存在哪些盲区?如何满足偏远村庄村民的实际需求?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就要在为民服务上多想一步、想深一步。
正是了解到农民寄递物流难题,才有了“客货邮”这个贴心举措。这启示我们,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把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创新思路举措,服务更细致,群众才会更省心。如何有效满足小批量、多批次、低成本、高时效的城乡物流需求?平泉搭建仓储物流共同配送信息系统,集成快递物流提货取件、入库作业、派车调度、运单查询等多种功能,实现信息、实物同步管理,促进人、车、货、站、线等要素精准配套。
实践表明,多用心、多动脑,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推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焕新升级,不断激活为民服务新动能。
“小快递”关系“大民生”。“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为破解农村物流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期待更多地方通过持续创新,出台务实举措,让农村物流更加通畅,载着广大农民的梦想驶向更广阔的市场。(赵 建 李建成)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