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赤水市积极探索开展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以创新举措实现代表工作多个重要提升,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展现出人民民主的蓬勃生机。
提升代表参与感 让履职热情“燃起来”
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打破了以往民生项目决策的固有模式,将代表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项目征集阶段,代表们深入基层,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和建议。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乡村道路修缮,还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民生问题,都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在赤水市中街道老城社区的走访过程中,代表们了解到居民对社区内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缺乏健身设施的问题反映强烈,便将其整理形成项目建议,纳入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库。
在项目票决环节,代表们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从众多候选项目中选出群众最关切、最急需解决的项目。这一过程让代表们真切感受到自身在民生项目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提升了代表的参与感,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身到民生实事的推进工作中。

赤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次开展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现场。
提升代表获得感 让履职成果“看得见”
以往,部分代表在履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往往会产生“有劲无处使”的困惑。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实施,为代表们搭建了一个将履职成果切实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平台。
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代表们全程参与监督。通过定期视察、听取汇报、组织评议等方式,对项目的质量、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在乡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代表们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检查管道铺设质量、水源地保护情况等,及时发现并督促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乡村道路宽敞平坦,农产品运输更加便捷……当一个个民生项目在代表们的监督推动下顺利完工,代表们深刻体会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这种获得感不仅增强了代表们的履职信心,也进一步拉近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让履职水平“上台阶”
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涵盖了项目征集、筛选、票决、监督等多个环节,对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参与票决制工作的过程中,代表们不断学习和实践,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能力的提升。
在项目调研方面,代表们学会了如何科学制定调研方案、准确分析群众需求,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项目建议;在项目监督过程中,代表们掌握了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升了监督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同时,代表们在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与群众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沟通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了更好地适应票决制工作的要求,赤水市还积极组织代表参加各类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讲解民生政策、项目管理等知识,为代表们“充电赋能”。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代表们的履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能够更加高效地履行职责,为推动赤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更多力量。
赤水开展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提升代表参与感、获得感和履职能力,激活了代表工作的“一池春水”,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入实践,也让人民群众共享到了更多的发展成果。
来源 贵州法治报
通讯员 冉倩
编辑 曹吟秋
二审 张谌
三审 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