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星光熠熠,“乐青春” 2025 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交响乐团音乐会在此震撼上演。
这场展演以 “青春” 为主线,通过四个篇章的交响盛宴的深情演绎,集中展示了区域美育高水平发展成果。
音乐会开篇 “青春跃动,梦想起航”,用激昂旋律点燃全场热情。杜鸣心创作的单乐章交响管弦乐《青年圆舞曲》,以明快的节奏勾勒出青年活力满满的生活画卷;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的代表作《威风凛凛进行曲》,凭借激昂的旋律与宏大的气势,展现出青年一代坚定自信、勇往直前的豪迈风采。铿锵的乐声中,满是青春的锋芒与对未来的无限畅想。随着旋律流转,音乐会进入 “奇幻穿越・心弦回响” 篇章。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为音乐剧《猫》创作的经典片段《回忆》,以抒情旋律带领听众追忆似水年华;翟锦彦为游戏《黑神话:悟空》创作的配乐,将东方神话元素与现代交响巧妙融合,用磅礴弦乐勾勒出奇幻壮阔的神话世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收录于《第二号爵士组曲》,虽冠 “爵士” 之名,实则洋溢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旋律在明快与忧郁间自如切换。
青年们在这场奇幻的音乐冒险中,体悟到勇猛与果敢的精神内涵。第三篇章 “家园诗画・江河咏叹”,音符化作画笔,描绘出锦绣山河的壮美画卷。由赵雷歌曲改编的《成都》交响乐,在温柔的弦乐与灵动的木管声中,传递出成都的悠闲与温情;作曲家王酩的《织网》,将听众带到海边,感受海浪与织网声交织成的热烈劳动欢歌;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以壮阔旋律诉说着河流与民族的千年故事。青年们在乐曲中饱览诗画家园,聆听江河的深情咏叹。音乐会最后篇章 “时代华章・红旗飘扬”,将氛围推向高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钱雷的交响乐版《如愿》,以丰富的表现力传递对父辈的敬意与怀念,激昂的弦乐、嘹亮的管乐和沉稳的打击乐交织,仿佛展现出世代中国人为祖国繁荣昌盛不懈奋斗的壮阔画面。中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红旗颂》,旋律激昂豪迈又不失深情婉转,生动展现出中国革命历程的宏伟与辉煌。乐曲由上音附中的王治权同学担任钢琴独奏,与乐团携手共谱红旗飘扬的壮丽诗篇。
在观众的热切期盼中,乐团返场演绎经典曲目《我和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响起,台上台下形成默契共鸣,观众轻声跟唱,悠扬的乐声与真挚的歌声交织,将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融入每一个音符,为这场青春交响盛宴画上圆满句号。

闵行区教育局、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区内各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美育浸润行动。闵行区设立区级艺术特色校42个、艺术特色项目74个;建立37个区艺术团、4个市级艺术团、16个美育联盟主校;布局64个中小学校,完善艺术“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艺术骨干生选拔与培养,贯通艺术人才成长路径。
闵行区通过构建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为艺术骨干人才的成长铺设坚实道路,有力推动区域内艺术人才队伍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依托“学校兴趣班”“活动中心公益班”以及“艺术特色项目校”等多元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为其筑牢艺术基础;另一方面,搭建“区级艺术团”“活动中心艺术团”逐步进阶至“市级艺术团”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架构,以此构建起闵行区艺术人才培养梯队模式。
同时,闵行区定期开展市级艺术团、区级艺术团专场展演活动,展示了区域美育教育的最高水平。通过参与高水平展演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为区域美育教育树立了标杆,引领和带动了更多学校和学生投身艺术教育,推动了美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场音乐会由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员会、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宣传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主办,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交响乐团自 2013 年 9 月成立以来,始终秉持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的宗旨,汇聚了全区 40 余所中小学的 175 名优秀团员,下设管乐团、弦乐团、爵士乐团三大分团。多年来,乐团在国家级、市级赛事中屡获佳绩,先后斩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一等奖、上海市学生交响管乐团队展演金奖、“中华杯” 全国优秀管乐团展演 “示范乐团” 等荣誉,已成为闵行青少年艺术教育的标杆品牌,为培养青少年艺术人才、推动区域艺术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